隨著500Ah+電芯的備戰序幕拉開,眾多電芯廠家紛紛表示,在規格上將迎來一場革新。這場變革,無疑將為儲能電芯領域注入新的活力,引領行業邁向更高的巔峰。儲能電芯容量的不斷攀升,預示著500Ah+電芯時代的悄然來臨。
在這一進程中,降本的需求成為了推動電芯走向大容量的首要動力。回顧去年,300Ah+儲能電芯如雨后春筍般嶄露頭角,如今已在量產的道路上疾馳而來。據不完全統計,已有近20家電芯廠家宣布300Ah的量產或交付,其中,314Ah儲能電芯更是成為了業界的翹楚。寧德時代、海辰儲能、蘭鈞新能源、鵬輝能源、天合儲能、楚能新能源、天弋能源、正力新能等業界巨頭紛紛“站隊”314Ah電芯規格,共同見證了這一里程碑時刻。
然而,到了500Ah+電芯的備戰階段,規格上的改變成為了行業關注的焦點。多家電芯廠表示,他們將在規格上進行調整,以適應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這一變革或許與系統集成商之前的期待有所出入,他們曾希望電芯規格在集成領域能夠保持一定的穩定性。然而,現實卻是電芯企業紛紛涉足系統集成領域,與系統集成商形成了正面競爭。
500Ah+儲能電芯的問世,無疑將加劇這一競爭態勢。然而,正是這種競爭,推動著行業不斷創新和進步。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電芯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儲能電芯領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無限的可能。
在這個儲能技術的嶄新篇章中,眾多領軍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身于500Ah+及以上大容量儲能電池的研發與生產。寧德時代、天合儲能、億緯鋰能、雄韜股份、蜂巢能源和海辰儲能等行業佼佼者,紛紛攜手展現他們在此領域的創新成果。530Ah、560Ah、628Ah、580Ah、660Ah、710Ah乃至1130Ah的儲能電池,正成為推動新能源領域發展的新動力。
這些大容量儲能電池的應用場景廣泛,涵蓋了風光配儲、共享/獨立儲能、長時儲能等多個領域。它們不僅通過提升容量實現降本增效,更在循環壽命上實現了突破性的提升,旨在達成“光儲同壽”的理想狀態。鋰電池“萬次”循環的新里程碑,為儲能裝置與光伏電站的協同工作鋪設了道路。
而在這個變革的浪潮中,海辰儲能尤為引人注目。他們在2023年底推出的MIC 1130Ah電池,不僅在循環性能上取得了顯著的提升,更在電池SOH上實現了60%以上的保持率,即使在每天一充一放的情況下,也能保證儲能系統的服務壽命長達25年。這是對儲能電池持久性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對長時儲能市場的一次深度挖掘。
同時,疊片工藝在這一變革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相較于傳統的卷繞模式,疊片工藝在技術匹配上更適合大容量電芯的生產,使得電池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能量密度高出約5%,極耳數量翻倍,內阻降低10%以上,循環壽命也相應提升10%左右。億緯鋰能的628Ah儲能大電芯就是這一工藝的典型代表。盡管疊片工藝可能會降低產品的良率,但其在提升電池性能方面的優勢使得這一犧牲變得值得。
盡管目前多數廠家對于最終的電芯容量布局還未確定,但寧德時代的路線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他們的技術路線對現有產線利用更充分,成為了主流廠商們競相模仿的對象。億緯鋰能則在大容量電芯的賽道上一直獨樹一幟,早在其他廠商還在300Ah+階段徘徊時,他們就已經開始研發560Ah的大電芯。如今,隨著儲能電芯加速邁向500Ah+,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的動向更是牽動著整個行業的神經。
盡管有傳聞稱寧德時代正在構建產線、積極備戰530Ah,但隨即寧德時代人士便對此進行了辟謠。而天合儲能則已經提前一年半對500Ah+儲能電芯進行立項開發,并計劃在4月份公布具體技術路線。這場500Ah+儲能電芯的戰役已經打響,其給儲能領域帶來的影響和變革,無疑值得我們期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