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華為中國政企用戶峰會 2025 期間,“傾聽?踐行:服務行業數智化”電力圓桌會議在青島召開。來自各大發電集團、電網公司、科研院所及行業合作伙伴的代表齊聚,圍繞電力數智化轉型的痛點、挑戰與實踐路徑展開深度交流,旨在以大模型與數智技術為支點,推動新型電力系統構建與行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電力行業正經歷能源結構轉型與技術革命的疊加變革。如何通過數智化手段提升生產運營效率、統籌電力與算力協同、加速新型電力系統落地,成為行業共同探索的核心命題。
華為中國政企業務電力系統部總經理李繼光在致辭中強調:“發電作為國家能源體系的關鍵環節,面臨系統復雜、安全要求高、功率預測難等多重挑戰。唯有以系統性思維推進大模型與數智化轉型,才能以新質生產力破解發展難題。”
大模型破局電力行業痛點:從故障預警到新能源協同
人工智能技術正從 “小模型” 向 “大模型” 跨越,從 “預測推斷” 向 “內容生成” 升級,為電力行業帶來全新可能。
華為電力數字化軍團智慧發電解決方案專家白向雨指出,專業預測、輔助助手、安全視覺、分析審核、內容生成、知識問答已經成為發電領域 AI 應用的核心場景,行業智能化正從 “場景專家模型” 加速向 “智能體架構” 演進。
華為已實現四大技術突破支撐這一轉型:基于 “扁鵲” 引擎與盤古預測大模型,可精準捕捉設備高頻振動故障,實現超前預警;通過多源知識整理、自動抽取與一鍵構圖,自動入庫大幅提升數據處理效率;依托圖鏈 GraphRAG 多跳推理能力,全文檢索,生成高質量大模型提示詞(prompt)。四是以盤古大模型(NLP)輸出最終結果,向多專業提供高價值信息,為決策提供支撐。
在 “雙碳” 目標驅動下,新能源產業的高速增長帶來新課題:風、光等新能源發電波動大、預測難,傳統方法精度有限;超大規模能源基地的設備運維與多能協同控制亟待突破。對此,華為盤古氣象大模型獨創的3D EST大模型、層次化時域聚合技術,提前1 0天準確預測出瑪娃的路徑,將預報精度提升20%,預報速度提升10000倍,刷新出計算更快、更準的新紀錄。同時,其多源異構數據融合,高質量數據集技術,基于新能源功率預測業務場景,分別構建集團氣象大模型、區域高精度模型和場站邊緣業務系統,構建“集團—區域—場站”三級云邊協同部署架構,精準支撐新能源功率預測。
南方電網研發的 “馭電大模型” 則成為行業標桿。該模型基于物理約束構建神經網絡,可高效求解大規模方程,分析效率提升 1000 倍,顛覆傳統業務模式,一舉斬獲 2024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獎項及 “央企十大國之重器” 稱號。
南方電網公司基于物理約束的網絡開發馭電大模型。目前1.0版本已經能利用神經網絡求解大規模的大數方程,并具有多場景分析化性能。這是一個從0到1重大突破,獲得2024年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獎項,以及“央企十大國之重器”榮譽。南網馭電大模型首席技術專家黃濟宇介紹,馭電智能仿真器利用的是昇騰全棧能力和推理優化服務能力。
風電領域同樣迎來智能化突破。
中國電力設備管理協會風電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于文革介紹,基于實時數據風電可靠性管理平臺利用最成熟的互聯網技術和標準建立實時數據平臺,經過6年實踐,已經形成成熟體系。通過網絡安全保障與應用場景拓展,計劃年底接入 1000 個風電場(占全國 20%),全面提升風電設備健康管理與電網響應能力。
移動端作業管控(ISDP)平臺落地高價值場景:安全與效率雙提升
隨著新型電力系統的發展,智能化工程實施、安監、管理重要性日益凸顯,也逐步成為保障新型電力系統工程安裝及穩定運行的重要手段。
ISDP+是華為旗下一款專注于數字化現場作業管理、智能化安全風險管控、項目管理的數字化平臺,秉承華為數字化轉型優秀實踐,致力于幫助各行業企業客戶實現“作業安全”和“提質增效”,目前已廣泛應用于礦山、電力、機場、制造業、城市服務、零售等場景中。
據華為軟件業務部ISDP 產品專家夏代怡介紹,該平臺以七大核心能力賦能行業。
一是產品架構:平臺組件持續增強,行業資產持續積累,行業應用持續豐富;二是數字化作業引擎:在線零碼編排流程,工序中可調用AI算法和作業終端;三是實時音視頻引擎:多方視頻協同,讓作業過程透明可視、專家在線會商;四是智能終端引擎:賦能移動便攜穿戴語音交互、智能識別和視頻會商;五是智能調度引擎:便捷接入算法模型,開放API,高可用高并發高安全;六是輔助作業AI引擎:算法統一納管、云邊協同,標準接口被調用;七是零碼/低碼平臺:快速構建行業應用、運營大屏,便捷集成移動智能設備。
目前,該平臺已在風電基建項目中實現標準化作業快速線上化,顯著提升作業安全、質量、效率管控水平;在電力基建項目中,以智能排產計劃代替手工計劃,將施工周期縮短15%;在區縣分布式光伏領域,通過精準功率預測,助力電網穩定消納,保障電網穩定。
共筑數智化未來:開放協同驅動行業升級
在電力行業邁向智能化、數字化的進程中,每一個技術突破的背后,都是無數專家學者的智慧結晶與實踐經驗的積累。當下,人們在電力數智化轉型道路上的思考與探索還任重道遠。
“電力數智化的未來既充滿想象空間也面臨各種挑戰,需要我們共同借助大模型與數智化技術,深入挖掘高價值應用場景,推動生產運營效率與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李繼光表示,華為將持續秉承“開放、協同、共贏”的理念,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攜手,聚焦科學計算大模型、設備預測性維護、工程管理、安全監管等高價值場景,推動發電行業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此次圓桌會議的召開,不僅展現了大模型與數智技術在電力行業的落地成果,更凝聚了行業共識:唯有以技術創新為引擎,以場景應用為導向,才能推動電力行業向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持續的方向轉型,為新型電力系統快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來源:中國電力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