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電科院:尹立群、黃志都、張鐿議、張玉波
南方區域極端氣候復雜,夏季雷暴、臺風和地質沉降等多發,冬季雨雪冰凍和夏秋季山火等極端災害頻發,影響電力系統正常運行,尤其是威脅風、光、水等綠色能源電力供應的穩定性。綠色能源不確定性、極端氣候等因素導致新型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風險問題,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極端自然災害挑戰電力系統設備更為苛刻,電力防災減災規劃設計需重新考量,提升設備抗災水平,應對極端環境挑戰。二是清潔能源發電基地所處環境惡劣,電源安全穩定送出較傳統發電基地挑戰性更嚴峻,外部環境(山火、覆冰、臺風等)復雜矛盾日益突出,新型電力系統防災減災問題凸顯。三是新能源送電走廊環境惡劣,設備巡視手段、災情勘查方式需倚重人工智能設備,單從依靠人工處理,無法應對新挑戰。
智能技術在新型電力系統防災減災的應用
無人機智能勘災技術。針對災情勘測的特殊環境狀況,當前固定翼無人機在信號傳輸、飛行航程等具有優勢,實現與防災減災預警系統聯動,獲取災情預警信息,快速啟動無人機前往勘測,解決災情發生時或災后勘災即時聯動響應問題,實現將勘災現場信息回傳至遠程生產應急監控平臺,支撐應急救災。
數字孿生技術。利用數字孿生方法建立輸變電設備數字孿生模型,開展基于數字孿生的輸變電設備多維數據融合分析和風險評估,直觀反映各類災害發生前或發生時本體設備與外部環境狀態,實現設備防災應急管理虛實交互、協同聯動和主動預警,提升電力裝備在防災減災方面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水平。
機器人技術。針對電力系統的高危作業,借助智能機器人代替人工,保障工作人員安全,實現系統正常運行,提高電網自動化作業水平。目前應用場景有電力線路除冰機器人、作業維護機器人等,同時機器人技術可以克服臺風、雷雨和低溫冰凍等極端天氣,承擔起前期勘查和設備維護工作。
“5G+無人機+衛星”應急通信技術。通信地面基站受到因災害導致信號中斷或減弱,如山區電力桿塔倒塌斷電、山體滑坡、地震等情況,通過固定翼無人機攜帶無線通信基站和衛星通信設備,基站在受災區發射無線信號,利用衛星通信傳送回地面信號站,再從地面光纖傳到移動網,實現災區大范圍可靠有效通信信號覆蓋。
新型電力系統防災減災技術發展
未來構建新型的電力系統,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依托云大物移智技術,提升防災減災技術及其裝備,必將是高效重要的途徑。針對臺風、洪澇、覆冰及地質隱患等自然災害,研究面向新型電力系統抵御自然災害的技術及其裝備,重點攻克數據驅動的新型電力系統災變風險演化及防控理論技術;研究新型電力系統下的配電網洪災預警方法,研制適用于新型電力系統的災害監測裝置;研究極端自然災害引發電力設備故障智能高效查找技術等,實現新型電力系統“災前預警防控、災中應急管理、災后搶修決策”的管理轉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