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3年底,我國煤電裝機11.6億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比重快速降至四成。煤電在當前及今后一定時期內仍發揮著能源與電力兜底保障作用,煤電減污降碳直接影響著“雙碳”目標實現及能源轉型成本。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溫樞剛看來,當前,仍存在以下突出問題制約煤電進一步減污降碳:
一是偏離設計工況,設備可靠性和經濟性受到沖擊。為保障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接入后電力系統安全穩定,煤電常態化深度調峰、頻繁啟停和快速升降負荷,機組被動偏離設計工況,設備可靠性和經濟性受到沖擊,供電煤耗難以持續下降。
二是偏離合理環境,導致減污降碳投入不足。2023年,盡管我國煤電政策環境得到較大改善,但目前仍有45%左右的煤電企業虧損,特別是多年來為承擔長周期保供帶來的巨額虧損沒有及時消化企業缺乏資金投入與升級改造,制約長期減污降碳投入能力與動力。
三是偏離功能定位,導致煤電轉型基礎薄弱。對煤電在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中的定位和作用,社會各界缺乏共識。新型煤電建設的技術體系、設計標準、價格機制需要明確。推進煤電向生態環保平臺轉變的“煤電+”固廢、生物質發電、CCUS等多元耦合的科技研發、技術選擇、試點示范等工作需要規劃指導。推進煤電轉型發展的創新思路需要拓展。
為進一步挖掘煤電減污降碳潛力,更好提升煤電兜底保供能力,促進能源電力與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溫樞剛委員建議:
一是夯實煤電未來發展定位。在能源電力“十四五”規劃滾動修編和“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中,明確煤電發展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未來,在逐步由基礎保障性電源向系統調節性電源轉型基礎上,加大煤電機組靈活性改造力度以主動適應新型電力系統建設需要,加快部署煤電摻燒生物質+CCUS 研究和試點促進能源系統零碳、負碳發展,推進“煤電+”耦合發電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不斷拓展煤電發展空間。
二是進一步挖掘煤電減污降碳潛力。統籌減排控排與電力電量,推動煤電沿著補容保量、控容減量、減容減量、保容控量路徑發展;統籌低碳發展與效益效率,堅持系統觀念,科學確定煤電機組深調幅度;統籌存量優化與增量提升,存量煤電要開展多能聯供、輔助服務、綜合能源服務,實現“低能耗、低排放、高能效”與“彈性出力”統一;圍繞負荷中心、風光電外送基地、新能源調峰需求以及煤炭資源狀況,合理布局承擔能源保供與促進新能源消納的清潔高效煤電,分區域推進煤電結構調整和布局優化。
三是大力提升煤電高質量發展水平。嚴格管控燃料市場,落實好煤電價格浮動機制,完善輔助服務市場,探索建立容量市場,持續優化煤電可持續發展環境。創新煤電轉型發展思路,研究在沿江沿海地質條件好的煤電廠址部署高溫氣冷堆等改造,探索利用煤電廠址向可再生能源生產、儲能中心、綠色能源創新中心、工業脫碳工廠、生物多樣性生態公園等方面轉型。
來源:中國能源網 作者:劉澄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