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忠誠企業,不辭辛勞,在20多年的歲月時光里,一步一個腳印行走過三大洲、五大國、九個項目;他,勇于擔當,初心不改,哪里有急難險重任務,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從初出茅廬意氣風發的青年,到年過半百運籌帷幄的將帥,他將敬業和奉獻精神鐫刻在踏足的每一個項目,將“自強不息,勇于超越”的企業精神書寫進負責過的每一項工作。
他就是田長連,現任水電十一局贊比亞礦業項目經理和盧薩卡環境衛生項目經理。
拼命三郎,迎難而上
1999年畢業后,田長連投身水電一線建設,從此他的命運就與十一局結緣。
從舉世矚目的小浪底工程到南陽回龍抽水蓄能電站,從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到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職業生涯的最初4年,田長連一直奮斗在最艱苦的施工一線,困難和挑戰磨練了他的意志,鍛煉了他的能力。
從伯利茲恰里洛水電站開始,田長連開啟了長達21年的海外工作生涯。他先后參建了蒙古泰西爾水電站、伯利茲瓦卡水電站、贊比亞卡里巴水電站、慕松達水電站等5個大型水電站的建設,并負責了贊比亞下凱富峽項目基礎處理施工、盧薩卡環境衛生項目、萬達辦公樓項目、欽戈拉菲賓帕銅礦等項目的施工管理工作。
“哪里有困難,哪里最艱苦,哪里就有‘拼命三郎’的身影。”這是中外同事對田長連的一致評價。常年駐守海外一線,田長連“拼命三郎”的名聲不但叫響在工地上,還成了一張外國朋友認識中國人的“名片”。
2011年,上凱富峽左岸溢洪道漏水修復項目面臨諸多困難,田長連不僅按原計劃工期完成,還在成本控制方面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缺陷處理時的漏水使他背部受涼,有時嚴重到早上起床都困難,但這絲毫沒有阻擋住他前進的步伐。
2017年,田長連作為項目負責人被緊急調往下凱富峽水電站,進行大壩的邊坡支護工作。抵達項目后,他優化施工方案,大膽起用當地工長進行現場班組施工管理,不僅提高了施工效率,也充分發揮了屬地化優勢,解決了工期滯后的被動局面。沒過多久,項目工作面大面積展開,田長連又馬不停蹄地投入新一輪的工作中去,每天工作近16個小時。每到休假時間他總說:“現場走不開,休息先緩緩。”
就這樣,在一次又一次的“緩一緩”中,他創下在海外連續工作31個月的記錄。最后,在人員緊張的情況下,他們仍然順利完成了各項施工任務,為分局在海外項目履約做出了貢獻。
圓滿履約,造福當地
寬窄不一的巷子,風格各異的房屋,聚集著形形色色的居民,要說贊比亞首都盧薩卡卡翁達區每條巷子最大的共同點,那就是基本上每家門前屋后都有一條污水橫流的小溝,旁邊是散落的垃圾和嗡嗡作響的蚊蠅。
2019年,田長連被調往情況復雜的盧薩卡環境衛生項目。“項目戰線較長,管線規劃穿越人口密集的居民區、淤泥遍布的古河床、積水嚴重的老河道、地勢起伏的山坡等。”田長連指著墻上的施工布置圖介紹道:“特別是64區,地下管網多而復雜,2016年霍亂肆虐時,當地政府臨時新增自來水數條,多處與我們的設計線路重合或者交叉,這給后來的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到達項目后,田長連沿著圖紙走遍了密密麻麻的施工區小巷,以把盧薩卡環境衛生項目打造成屬地化管理樣板為目標,克服種種困難,創新性地推行程序化管理,把所有的工序分解,成立管溝開挖、鋪沙裝管、回填夯實、井圈井蓋安裝等專業化隊伍,實行流水線作業。在這種管理模式下,當地員工生產效率普遍提高,項目快速步入正軌,盧薩卡10%-15%人口的污水處理問題得到解決,更加清潔美好的贊比亞藍圖變成現實。
盧薩卡的市政管網升級市場潛力巨大,作為公司在贊比亞的首個市政項目,其順利圓滿履約對于市場開拓意義重大。田長連說:“如果沒有公司、分局和各項目的支持,我們也不會有今天的成績。”
奮戰海外,無怨無悔
常年在海外工作,田長連不僅要適應艱苦環境,承擔各種工作壓力,更要承受長期遠離親人的孤獨與寂寞。
“選擇十一局我從來沒有后悔過,但是一直覺得內疚的是對我的家人,一年到頭都在外面奔波,家里的一切都壓在了老婆身上。兩個孩子出生以后,我陪他們的日子也是寥寥無幾。”說到這里,他有些哽咽:“2017年母親去世的時候,我也沒有守在身邊,這應該是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了。”當問到有沒有考慮過轉行事,田長連想了一會兒說:“后來也不是沒有機會轉行,但是我都回絕了。我喜歡這份工作,每天面對未知的挑戰并且想辦法去解決,是非常有意義的。” 當說到曾經31個月沒有回國的經歷時,田長連說:“當時正值項目大干,工期非常緊,我這個帶頭的人都跑了,那下面的人該怎么想,團隊就是這樣,大家擰成一股繩才能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大家出門在外都不容易,我們只有把項目當成是自己的家,干起工作來才會充滿激情。”
二十五載青春歲月,九千余個日日夜夜,田長連用實際行動為公司海外事業和“一帶一路”建設做出了貢獻。如今,兩鬢微霜的田長連又繼續奔走在贊比亞礦業項目和盧薩卡環境衛生項目之間,將敬業和奉獻精神傳承給新一代海外電建人。
田長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