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公募REITs背景
REITs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起源于美國,1960年美國國會正式頒布《美國1960年國內稅法典》,進而確立REITs的法律地位。
美國REITs投資范圍廣泛,截至2019年末,美國權益型REITs中基礎設施類資產市值占比為41.95%,是最為重要的資產類型之一。
2021年6月2日,國內首批基礎設施公募REITs完成發行,9支產品發行總規模為314.03億元,資產估值為313.31億元,整體實現溢價發行,受到投資人熱捧。
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固廢行業正處高景氣度周期
中國證監會和國家發改委《關于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要求聚焦重點行業。優先支持基礎設施補短板行業,包括倉儲物流、收費公路等交通設施,水電氣熱等市政工程,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固廢危廢處理等污染治理項目。鼓勵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以及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高科技產業園區、特色產業園區等開展試點。
環保行業《2020年大中城市固廢污染環境防治年報》點評:數據證實固廢行業正處高景氣度周期。
一般工業固廢:大中城市2019年產13.8億噸,56%被綜合利用。
1)2019年,196個大、中城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達13.8億噸,其中56%被綜合利用。
2)產生量前三位分別是陜西、山東、江蘇。
危廢:處置能力和實際處置量均快速增長。
1)100個主要城市危廢產生量達4,499萬噸,同比增長14%,由此可見全國主要城市危廢產生量仍保持較高增速,有力支撐著行業的處置需求。
2)全國危廢處置能力快速增長。截至2019年底達到12,896萬噸/年,同比增長26%;許可證共4,195份,同比增長30%。
3)全國持證單位實際收集和利用處置量為3,558萬噸,同比增長32%,尤其是填埋、焚燒及水泥窯協同處置量保持高速增長,行業仍維持高景氣度。
4)危廢行業投資邏輯發生變化:行業產能整體過剩但結構性稀缺,多項小品類產能仍不能滿足區域處理需求,尤其是在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省份。目前應由關注行業整體產能擴張到關注具體項目的小品類牌照是否匹配,核心項目仍然稀缺。
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增長15%,經濟發達區域處置需求大。
1)重點及模范城市2019年生活垃圾產生量1.85億噸,同比增長15%,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在穩步增長中,驅動生活垃圾處置需求的持續增加。
2)2019年,196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率99.7%。
3)生活垃圾產量最大城市TOP5分別是上海、北京、廣州、重慶和深圳,經濟發達城市生活垃圾處置需求大,聚集著生活垃圾焚燒行業的核心資產。
廢電拆解:處理能力和實際拆解量穩健增長。
1)廢電年處理能力約1.6億臺,同比增長7%。
2)實際拆解廢電產品8,417萬臺,同比增長4%。
3)2019 年,官方審核確認全國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規范拆解處理數量為6,887萬臺(套),同比減少9%。
持續推薦固廢行業,重點推薦垃圾焚燒、環衛、地溝油處置細分領域。
1)垃圾焚燒:政策變動不改垃圾焚燒的剛需性質,行業仍處于產能加速投運期。推薦旺能環境、三峰環境、綠色動力、瀚藍環境、高能環境、偉明環保與上海環境。
2)環衛:環衛裝備方面,全國垃圾分類積極推進,將帶動不同品類垃圾的配套收集與轉運設備投資。環衛服務方面,行業增長動力不僅來自于市場化率的不斷提升,更有“環衛+”模式激發市場的倍增潛力。推薦盈峰環境、龍馬環衛。
3)地溝油處置:歐洲需求雙重替代,國內收儲日益正規。推薦卓越新能。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產生固體廢棄物最多的國家,每年新增固體廢棄物有100多億噸。歷史堆存的存量固體廢棄物據估計有六到七百億噸,垃圾圍城現象越來越嚴重。近兩年,關于固廢處理的多個文件相繼出臺,讓環保行業的熱點繼續聚焦在固廢的領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危廢處理項目等細分領域已成發展主流。
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固廢相關政策
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屬于通知要求行業。城鎮污水垃圾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固廢危廢醫廢處理、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項目。
與固廢投資運營相關的主要法律法規列示如下:
近年來,國務院與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和推動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發展的規劃與政策文件:
與固廢項目投資運營相關的電力政策:
與固廢項目投資運營相關的財稅政策:
生態環保基礎設施評估方法
對包含有特許經營權或收費權項目,首選收益法進行評估。收益法是指將預期收益資本化或者折現,確定評估對象價值的評估方法。應用收益法必須具備的基本前提有:
(1)投資者在投資某個資產時所支付的價格不會超過該資產(或與該資產相當且具有同等風險程度的同類資產)未來預期收益折算成的現值;
(2)能夠對資產未來收益進行合理預測;
(3)能夠對與資產未來收益的風險程度相對應的收益率進行合理估算。
具體計算模型如下:
項目未來稅前現金流量的計算
項目未來稅前現金流量=EBITDA-資本性支出-營運資金追加額+期末營運資金回收額+期末固定資產回收額
=凈利潤+所得稅+利息支出+折舊及攤銷-資本性支出-營運資金追加額+期末營運資金回收額+期末固定資產回收額
=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期間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其他收益+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利息支出+折舊及攤銷-資本性支出-營運資金追加額+期末運營資金回收額+期末固定資產回收額
折現率的計算
基于收益法估值模型,按照收益額與折現率口徑一致的原則,折現率選取所得稅前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BT)。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