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以“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為主題的2023年第三屆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論壇暨首屆中國基層社會治理發展論壇在湖北大冶舉行。此次論壇由《小康》雜志社、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基層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共同主辦,湖北省大冶市委、市政府承辦。
企業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論壇上,《小康》雜志社與浙江碳銀數智綠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碳銀”)簽訂合作協議,以綠能綠居助推鄉村振興。
為何是碳銀?碳銀“兩條腿走路”:以光伏“整村推進”項目模式推動鄉村產業興旺,以鄉熙光建一體化綠色建筑推廣與應用推動鄉村生態宜居。
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振興。“碳銀通過在縣域、村鎮地區,以‘整村租賃農戶屋頂開發建設分布式光伏電站’的方式,將清潔能源集中推廣應用到鄉村領域。”企業負責人俞兆洪說道,在此模式中,產業發展促進了富民增收:農戶可以在無需個人出資建設和維護的前提下,利用閑置屋頂的出租而獲得租金;村集體可以通過屋頂租金和協作管理獲得收益。屋頂光伏憑借低成本、無污染等優勢,成為農戶的“陽光銀行”,不僅幫助農戶們獲得了“陽光收益”,還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電”亮鄉村振興之路。
該模式也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在杭州市臨安區發改局的統籌下,碳銀在臨安區島石鎮、龍崗鎮率先開展項目試點,實施“臨安區整村推進分布式光伏項目”,在實現整村覆蓋的前提下,推動整鎮實施。據悉,項目投資3億元人民幣,項目一期裝機容量約為25MW,投入運營后,每個行政村每年可獲得直接經營性收入約4萬元,全鎮農戶每年可獲得房頂租金超過120萬元,25年直接經營性收入超3000萬元。除了帶來經濟效益,該項目還為當地帶來了明顯綠色收益,項目每年可貢獻綠色電力約2300萬度,年發電量相當于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約2.53萬噸,減少標煤消耗超9000噸。
“通過盤活鄉村閑置屋頂資源,不僅推廣了清潔能源下鄉,也探索了一種鄉村產業發展、農民增收、村集體經濟增強的模式。”臨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生態宜居,也是鄉村振興的應有之義。碳銀推出的鄉熙光建一體化綠色建筑,可以推動鄉村生態宜居。據悉,碳銀鄉熙通過將BIPV、光儲充、熱泵、能源管理與建筑深度融合,針對鄉村建筑領域提供了一整套綠色建造解決方案及數字化管理服務。
這套解決方案好在哪?碳銀鄉熙創新研發鄉熙碳硅模塊結構體系,通過對鋼結構為主的各項新型建材進行融合式創新組合,將房屋化整為零,分解為預制生產的“碳硅模塊”,并以大比例的標準模塊與小比例的異形模塊相組合,通過工業化的生產與裝配化交付,將綜合建造成本壓縮20%以上,建造周期壓縮50%以上。并在承載力、抗震性、隔音性、保溫性、防火性、環保性等性能表現上大幅超越傳統建造方式。涵蓋動線、屋面、材料選型、色彩搭配的鄉村建筑產品設計導則,讓鄉村建筑更美觀、更協調;使用超級納米微孔隙硅酸鹽發泡保溫材料,更加隔音保溫、防火耐久,同時還通過清潔能源的利用、生產和管理一整套系統與建筑的深度融合,實現房屋的更節能環保,更綠色;依托首個鄉建行業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系統——鄉熙天工智建系統,運用數字化技術實時采集建筑數據,從個性設計、到建造交付再到后期能源管理、售后運維,提供了生命周期服務,更智能;除了依托綠色建筑和建筑系統可降低50%的能耗成本,碳銀鄉熙的快捷裝配施工可以實現15天主體封頂、3個月精裝交付,節省半年以上的工期,同時環保的選材及施工工藝實現交付即入住,可以大大縮短民宿、酒店、度假村等大投資鄉村文旅項目的投資回報周期,更省錢。
目前,碳銀鄉熙分別在紹興新昌和衢州開化建立了產品研發智造展示中心、鄉村綠色建筑展示和體驗中心。如碳銀鄉村綠色建筑區域運營平臺——“鄉熙生活村·衢村”,以鄉熙的“全能住宅產品”為依托,在衢州開化打造了一個鄉村文旅建筑產品展示和體驗為一體的沉浸式鄉村生活體驗中心;再如在浙江紹興新昌縣鏡嶺鎮,碳銀鄉熙打造的“鄉鎮綠色產業綜合體及新民居綠色智造示范”項目,將鄉熙綠色建筑的研發力量、核心技術以及相關人才聚集在鏡嶺,助力鏡嶺鎮的綠色產業發展和升級。“這兩年鏡嶺鄉村文旅全面發展,原有的1500張床位已經供不應求。”鏡嶺鎮黨委書記張玨表示,該項目不僅可以幫助鏡嶺升級民宿產業,更是把綠色建筑產業的研發總部、高端人才、相關供應鏈體系和產能配套,向鄉村進行遷移和下沉,促進相對傳統的產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來源:中國小康網 作者:董科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