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黃岡的街頭,掛起的紅燈籠、新貼的窗花與鮮艷的中國結還在渲染節日的氛圍,但此刻卻顯得空蕩而寂寥。日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迅速席卷開來,以武漢為中心向全國輻射,而黃岡市作為武漢的近鄰,也成為此次疫情的重災區之一。截至2月6日,黃岡市病毒感染確診病例已達1807人。
春節前夕,大量在外務工的黃岡人返鄉,南方電網鼎和保險深圳分公司黨員馬尚便是其中一員。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肺炎疫情,他們沒有選擇回避,而是成為家鄉的一名堅守者,義不容辭地投入到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中。
投身一線,母親教會我愛與責任
馬尚的母親是一名“白衣天使”。疫情爆發之后,他母親所在的黃岡市結核病防治院成為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的定點醫院之一,連日來陸續接收了大批疑似病例。身為主管護士,曾有過參與2003年“非典”疫情救治工作的經驗,于是,母親毅然決定申請參與新型冠狀病毒防治一線工作。
“您都快五十歲了,前線的事情留給年輕人,不要逞強了。”瞧著早出晚歸的母親,馬尚有些心疼。
“我不要緊。”母親只是搖搖頭,“從廣東來援助我們的醫生護士里,也有與你年紀相仿的,成天沒日沒夜忙里忙外,我不忍心,多少減輕一下他們的負擔。”
此前,根據醫院的統籌安排,馬尚母親所在的隊伍被列為第二批次的醫護人員替補,她感到有點失落。過了幾日,母親終于接到了輪換第一批醫護人員的通知,她像士兵一樣整裝待發地上了“戰場”。醫護人員一旦進入病房,必須身著厚重的防護服,中途既無法喝水,也不便上廁所,4小時的高強度作業后,全身都是大汗淋漓。許多次母親下班回來,馬尚都發現母親全身都濕透了。
最惦記母親的人,就數馬尚的外公外婆了。兩位老人一直為女兒是一名醫護工作者而感到驕傲和自豪,但病毒是無情的,每天倆老都在背后默默替女兒捏一把汗。為了讓母親安心工作,全家人都盡量展現積極樂觀的狀態,尤其是外公外婆,每次母親出門前總是故作輕松地鼓勵她。但是在門關上那一刻,微紅的眼眶出賣了兩位年過古稀的老人。在別人眼中的白衣天使,在外公外婆眼里還只是個孩子……
“我的母親,現在正站在抗疫戰爭的最前線。職責所在,身有擔當,這是母親教給我的道理。”看著電視中,無數像母親一樣的醫務工作者“戰斗”在一線,馬尚覺得自己坐不住。他下定決心,要與母親一起守護家鄉。
做一名穿梭在疫區的“搬運工”
為盡量減少外來人流傳播感染,給疫情防控帶來不必要的麻煩,1月23日,黃岡市下發了封閉交通道路的命令,城內采取關停公眾場所、限制居民外出等措施。曾經繁華、熱鬧的街頭,瞬間像按下了暫停鍵,沉寂了下來。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有人不畏艱險沖鋒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也有的人盡己所能,在后方守護著大家小家。1月31日,馬尚隨姐夫一同加入當地車友群自發組織的志愿者隊伍,積極承擔起搬運救援物資、為獨居老人送飯、給執勤警察發放防護物資、在社區出入口登記人員外出情況等工作,默默為支持家鄉穩定運轉出一份力。
為了避免大量人員聚集的風險,這支志愿者隊伍還想了不少“招”,比如成立微信工作群進行統一資源調配,以步行或騎行取代私家車出行等。黃岡市的冬季總是灰蒙蒙的,這些帶著口罩志愿者,就像一抹流動的色彩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成為城市里又一張特別的名片。
“我做的都是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提起這段經歷,馬尚靦腆地笑了。“在我們志愿者隊伍里,有一位叫龍振江的大哥,他農歷二十八從外地趕回后,一天都沒有休息,成天‘扎’在外面對接各種物資,用善款采購了大量急需物資捐助醫院,就連除夕當天都沒顧上回家與家人團聚,他才算得上了不起!”
此時此刻,在中國各個城市各個角落,必定還有無數個志愿者隊伍在默默奮戰。他們雖然沒有沖鋒在醫療一線,卻用自己的行動守住了大后方,為這場戰役一同接力。
千里逆行,馳援家鄉
2月1日,黃岡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發出公告,隨著疫情防控工作持續升級,黃岡市開始限制人員外出,馬尚所在的志愿者團隊也因此解散。但熱心的馬尚沒有停下腳步。他通過新聞、微信等渠道了解到,黃岡市許多一線醫護人員的口罩、防護服急缺,當地醫院正在大量擴建床位滿足病患需求,醫療床墊等防控物資也十分緊缺。于是,馬尚開始收集整理黃岡市各醫院的物資需求,通過黃岡中學校友群等多個線上組織進行宣傳、傳遞信息。
經過努力,馬尚一行終于對接到了貴州省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對方愿意支援疫區醫院醫療床墊的消息讓馬尚喜出望外。
在雙方密切合作下,2月5日,1200張醫療床墊輾轉運送到黃岡,定向捐助給黃岡市中心醫院、麻城市中心醫院等疫情防控定點醫院,總價值約100萬余元,幫助解決醫院燃眉之急。
“我是一名黨員,黨員就要沖在最前面!我深刻感受到,黨員不只是一種身份,更是一種責任。”馬尚還說:“黃岡市有1萬多個基層黨組織、近17萬名黨員投身防疫一線,我只是十七萬分之一。為了我愛的家鄉,我一定要付出100%的努力。”
一聲聲誓言、一封封請戰書、一次次“最美逆行”,這正是“中國力量”最樸實的詮釋。正是有了這些溫暖的力量,讓我們相信,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場疫情不可戰勝,待春暖花開之時,一起迎接久違的陽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