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樁訴訟案將華銳風電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銳風電、*ST銳電)再次推向公眾視野。外媒消息稱,華銳風電被指控剽竊超導公司技術面臨聯邦訴訟,如罪名成立,華銳風電最高可面48億美元罰單。
對此,1月11日,華銳風電發布公告稱,美國司法部對其提起的刑事訴訟于當地時間1月8日在美國開庭審理,案件尚未判決。且其表示,近期媒體發布和轉載的關于美國司法部起訴華銳風電一案的報道中提及公司“可能面臨最高48億美元的罰款”的報道并無法律依據,與事實不符。
該訴訟案可追溯至2013年6月27日,美國司法部在威斯康星州聯邦地區法院對華銳風電及三名自然人提起刑事訴訟,控訴他們在與超導公司及其關聯公司的業務往來中涉嫌電信詐騙、刑事版權侵犯、竊取商業機密以及共謀。
華銳風電稱,并未收到任何一家美國法院送達的與該事項相關的任何司法文書。目前就相關司法文件送達的有效性問題,正在司法程序中,尚無最終結果。
華銳風電創辦于2006年2月,曾因快速崛起而被譽為能源新貴,一時風光無限。2011年,華銳風電以90元/股的發行價登陸A股,創下滬市主板20年IPO發行價紀錄,成為名副其實的風電概念第一股。在中國風電行業高歌猛進之時,華銳風電迅速攀上國內風電制造業老大的位置。但自上市以來,華銳風電風波纏身,因虛增利潤等遭證監會立案調查,后又遭遇債券兌付危機,以及與設備商等企業陷入訴訟糾紛。如今,其已跌出了國內風電制造商的第一梯隊。
根據2017年三季度報告,華銳風電目前重大訴訟、仲裁事項多達14項,此外,未達到披露標準但涉訴金額超過2000萬元的訴訟、仲裁事項還有3項。
公開信息顯示,美國超導公司是一家能源科技公司,位于馬薩諸塞州。在風力發電市場,該公司通過能源電子產品和工程以及支持服務,幫助制造商生產具有高度競爭力的風力渦輪機。
華銳風電成立不久后,開始與美國超導合作。彼時,超導公司向華銳風電提供風機設計和技術服務,同時為華銳數千臺風機提供電控核心部件和控制軟件。兩者合作期間,華銳風電成長為世界第二的風機制造商。但從2011年開始,雙方關系急轉直下。
根據超導公司的說法,2011年3月31日,華銳風電以庫存過高為由,突然拒收美國超導按照合同約定發運的貨物,導致美國超導業務和股價驟降。2011年6月,在發現存在知識產權盜竊跡象后,美國超導開始密切配合歐洲的執法機關開展刑事調查。
2011年9月,美國超導公司向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起訴華銳風電和大連國通電氣有限公司。超導公司稱,有大量證據證明其軟件著作權受到侵犯,要求華銳和國通停止侵權,并索賠約20萬美元。海南省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做出裁定,駁回超導公司對華銳和國通的起訴。超導公司后又上訴至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海南高院于2012年4月5日維持了原裁定,超導公司遂向最高人民法院遞交了申訴。
2013年6月27日,美國司法部在威斯康星州聯邦地區法院對華銳風電及三名自然人提起刑事訴訟。今年1月8日上午9:00,該案件在威斯康星州聯邦地區法院開庭審理。截至目前,暫時沒有最新公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