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21日 國家電網報輝煌60載,魅力新西藏。
1965年,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西藏各族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走上了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西藏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和人民民主政權,實行改革開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封閉走向開放的歷史性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西藏工作,心系西藏各族人民,親自為新時代西藏工作謀篇布局,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親自謀劃、親自部署召開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立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為做好新時代西藏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引領西藏各項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緊密對接西藏發展需求,強化電力保供,推動藏電外送,加快重點工程建設,擴大主電網覆蓋范圍,服務西藏清潔能源基地建設,積極做好支援幫扶,為西藏長治久安和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織就一張光明網
8月的阿里,格?;ㄩ_得正艷。在普蘭縣普蘭鎮科迦村,村民達瓦洛珠按下開關,房間里的燈亮了。他笑著說:“用上了大網電,生活都被照亮了。”
2007年,國網西藏電力有限公司成立,西藏電網基礎設施建設提速。近年來,公司持續推動西藏電網高質量發展,相繼建成青藏、川藏、藏中、阿里4條“電力天路”,主電網覆蓋全區74個縣(區、市)。西藏用電負荷逐年攀升,2024年,西藏全社會用電量達154.17億千瓦時,是自治區成立之初的約593倍。
公司全力服務西藏發展,織就了一張光明網。
2007年,西藏電網處于孤網運行狀態,且西藏缺煤少油、水電受季節影響大,電力供需矛盾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日益突出,與全國大電網聯網迫在眉睫。
2011年12月,當時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施工難度最大的輸變電工程——青藏聯網工程投運,西藏電網不再孤網運行,通過青海電網首次實現與全國大電網互聯互通。
青藏聯網工程為藏中地區電力供應提供了保障,而彼時西藏東部的昌都地區仍面臨缺電。2014年11月,川藏聯網工程投運,改寫了西藏東部和四川甘孜南部缺電的歷史。
兩條“電力天路”投運后,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動力越來越足。以昌都為例,2015年昌都全社會用電量超過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38%;經濟總量突破136億元,同比增長16.1%。但在西藏東南部的林芝市,占林芝面積約70%的墨脫縣、波密縣和察隅縣還一直孤網運行。
改變發生在2017年。當年4月,藏中聯網工程開工,5萬余名參建人員從全國各地奔赴雪域高原。2018年11月,工程投運,實現了青藏聯網與川藏聯網互聯,藏中電網與全國主網統一互聯,西藏電網電壓等級由220千伏升至500千伏,為3070個村鎮156萬居民生產生活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保障。
電網建設者的腳步繼續向前。2020年12月,在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區,阿里聯網工程建成投運,全國大陸地區最后一個地級行政區域正式接入大電網。如今,西藏全區供電可靠率達99.6%。
4條“電力天路”帶來了充足的電力,讓西藏產業發展更有底氣。在林芝市波密縣開客棧的次仁卓瑪滿心歡喜:“藏中聯網工程投運后電壓穩了,客棧各種電器也敢買敢用了。”在拉薩墨竹工卡縣,巨龍銅礦內各種大型設備運轉穩定。“目前,我們的業務不斷拓展,各項生產經營離不開穩定的電力支持。”西藏巨龍銅業有限公司運維班長阿旺尼瑪說。
一條條造福當地的光明線,一項項民生工程,也在促進西藏資源優勢加快轉化為發展優勢中發揮更大作用。自2015年首次通過青藏聯網工程實現外送以來,西藏清潔能源已送至我國華東、華中、華北、西北、西南等地區,10年間累計實現外送電量超161億千瓦時。
為了更好滿足西藏清潔能源外送需要,青藏直流二期擴建工程正加快推進,投運后青藏直流輸電能力將從60萬千瓦提升至120萬千瓦,更好保障電力供應,推動能源轉型。
鋪就一條幸福路
“看著北斗星走不迷路,跟著共產黨走會幸福。”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村支書其加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他說:“小時候,媽媽總是催我們趁天亮把活干完,因為點燈費油,還總把屋頂熏得很黑。”如今,嘎拉村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電燈、電視、冰箱,孩子們在電燈下讀書寫字。
公司堅持人民電業為人民的企業宗旨,積極服務美好生活用電需要,優化電力營商環境,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積極做好支援幫扶,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為了讓更多偏遠地區的農牧民用上電,公司先后完成了“西藏地市電網‘戶戶通電’工程”“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暨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工程”“新一輪農網改造升級‘兩年攻堅戰’”以及“西藏‘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電網建設”“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薄弱縣域電網改造”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德政工程,為解決西藏農牧區用電問題奠定了堅實基礎。
阿里地區的措勤縣平均海拔4700米,是公司對口援助縣。2020年5月13日,在海拔5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全國海拔最高的“三區三州”110千伏輸變電工程——110千伏措勤輸變電工程貫通。自開展對口幫扶以來,公司重點實施利民惠民、基礎保障等工程,使措勤縣這個牧業縣大變樣。
從“用上電”邁向“用好電”,這不僅是技術與服務的升級,更是用電體驗的全面優化。近年來,公司加快西藏農村和邊遠地區配電網改造升級,補強配電網網架結構,提升電網保障能力和優質服務水平,不斷提高當地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
“電通了,致富路寬了,人們的生活富裕了。”“七一勛章”獲得者、山南市隆子縣玉麥鄉玉麥村村民卓嘎說。玉麥村如今居住著兩百多人。村民們買回了各種電器,過上了幸福生活。“現在有了灌溉設備,真是太方便了。”拉薩市曲水縣茶巴拉鄉色麥村村委會副主任次旦說。每年農忙,供電員工都會提前深入田間地頭幫助村民解決各種用電問題,保障農業生產用電設施平穩運行。“有了更穩定的電力,就有了向更美好生活前進的底氣。”用上了電動磨面機,阿里地區札達縣底雅鄉底雅村村民格吉群培格外高興。坐落于群山之中的底雅鄉,如今搞起了各類合作社,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
2021年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國網西藏電力農電工作部獲“全國脫貧攻堅楷模”榮譽稱號。“這份榮譽屬于每一位國家電網人。”領獎的國網西藏電力時任農電工作部主任何龍壽說。
扛著責任,含著深情,公司系統員工積極參與援藏工作。他們深入山巒腹地勘測選址,堅守雪域高原建設電網,把先進經驗、前沿技術、業務知識帶到當地供電企業,拓展援藏領域,創新援藏方式,豐富援藏內涵,以實際行動服務西藏電網發展。
繪就一幅新圖景
2024年,西藏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達99%以上,基本實現全清潔電力供應,成為全國清潔能源發電量占比最高的地區。
公司不斷推動西藏電網轉型升級,促進西藏能源結構調整,積極服務西藏構建“一基地、兩示范”能源發展新格局。
在那曲市色尼區,一座座風力發電機葉片隨風轉動,為這座城市提供清潔能源供給。作為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西藏水能、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品類齊全,開發優勢顯著,開發潛力巨大。“十四五”期間,在西藏重點建設項目投資中,清潔能源項目占比達30%。
依托全國大電網統一調節和大市場資源配置優勢,西藏的綠電交易也在不斷取得突破:2023年年底西藏綠電首次送入重慶;2024年年底西藏綠電首次實現外送北京;今年5月中旬,西藏年內綠電交易電量首次突破1億千瓦時。
充沛的清潔能源不僅改善了西藏能源供給結構,也讓綠色生活成為新風尚。西藏首個高高原機場空港岸電項目在拉薩貢嘎國際機場投運,實現飛機著陸后從消耗航空燃油到使用清潔電能的轉變;世界最高海拔純電動重卡換電站項目在昌都玉龍銅礦落成,“油改電”后的礦用卡車更環保;川藏公路沿線不斷有充電樁建成,選擇駕駛新能源汽車旅游的人越來越多。
隨著新能源裝機規模占比不斷提高,電力系統對調節性資源需求日益迫切。國網西藏電力堅持“源網荷儲一體、水風光(熱)互補”思路,積極開展構網型技術、裝備的研究應用,全力推進西藏新型電力系統示范區建設。
調相機在日喀則220千伏多林變電站、那曲德吉110千伏開關站等工程中應用,提高了電網無功支撐能力,促進新能源消納。阿里地區首套電網側帶超容構網型靜止無功發生器建成投運,為提升阿里電網供電能力、滿足當地負荷需求提供有力保障。在位于拉薩市當雄縣羊八井鎮的國家電網公司西藏高海拔試驗基地,高海拔±800千伏特高壓柔直換流閥真型間隙操作沖擊放電特性試驗完成,為后續高海拔多端柔直、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送出工程設計提供了經驗。一系列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為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綠色發展讓這方凈土的生態持續變好,高質量發展的實踐迸發出更多活力。公司將以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服務西藏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西藏作出更大貢獻。
來源:國家電網報 記者 王頌 通訊員 次吉美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