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中午,在浙江杭州地鐵12號線黃泥塢站電力遷改工程現場,杭州余杭區供電公司科技城供電所所長于洪波彎著腰,檢查遷改段電纜井的建設情況。
于洪波(左)和同事在倉夢合寓小區為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裝表接電。
杭州地鐵12號線是杭州市重點工程,計劃于2027年投入運行。黃泥塢站電力遷改工程總長2.2千米。為加快電纜敷設,3月初,于洪波和同事優化了施工方案,并持續利用班組質量管理項目成果——電纜管道檢測機器人勘查現場。該機器人能深入狹窄的電纜管道,詳細記錄管道內的各種缺陷,為施工人員做好工程安全預估提供數據參考。
2006年,于洪波大學畢業,成為余杭區供電公司輸變電運檢中心的一名運維人員,2021年5月到科技城供電所任所長。科技城供電所有80名員工,負責3個街道共22.9萬戶客戶的供電服務工作,供區內有262條10千伏線路共1920千米、配電臺區共2720個。
“供電所的工作包括配網施工、搶修、運維及服務等,內容瑣碎,但責任大,工作必須細心、用心。”于洪波說。科技城供電所供區內的杭州未來科技城聚集了阿里巴巴等3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這些企業用電負荷大,近幾年總用電量年均增長20%,對供電可靠性要求非常高,幾秒鐘的線路閃停都會影響正常生產。
如何保障高新技術企業可靠用電成為擺在于洪波和同事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首先要建成堅強的電網。”于洪波說。
未來科技城所在的區域12年前還是一片農田。2013年,杭州市在這里建起了未來科技城。隨著阿里巴巴等企業、超重力實驗室等高科技科研機構及新興的創新產業群體入駐,這里需要更加堅強可靠的智能網架支撐。
2024年2月,于洪波在余杭區供電公司運檢部的支持下,著手尋找線路“零閃停”的辦法。“當時供區內的配電網出現故障后轉移負荷需要幾十秒,另外,接入容量不夠靈活。”于洪波說。他和同事通過調整線路的聯絡方式、加裝站內聯絡柜和光纖差動保護,歷經5個月,在城西科創大走廊核心區利用地下管道將9座開關站通過10千伏電力線路相互串聯,構成兩個交疊的花瓣形環狀電網,建成浙江省首個“雙花瓣”新型智慧配電網。
目前,“雙花瓣”新型智慧配電網覆蓋范圍內,供電可靠率提升至99.9999%,年戶均停電時間縮短至30秒以內,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高可靠性供電網架結構也并非萬能,難免遭受外力破壞。”于洪波說。為了防止外力破壞,于洪波促成6家平臺和24家施工單位組成杭州首個電力聯防隊,對98個易受外力破壞施工點位、69條遷改線路實施動態管控。2024年,電力聯防隊制止外力破壞事件43起。
8月6日,余杭區倉夢合寓小區新能源汽車車主陳先生通過“網上國網”APP提交了充電樁報裝申請。10分鐘的時間里,“充電樁e鍵報裝”工具自動生成了接電方案。此前,依靠人工勘查,接電方案制訂需要3個工作日。
過去,供電員工為充電樁接電需要攜帶圖紙到現場勘查,客戶要到現場確認接電方案。在一些老舊小區,由于電源點分散,供電員工要反復規劃接電路徑,裝表用時較長。
為了提升充電樁報裝效率,今年4月,于洪波與科技城供電所科技創新團隊成員基于“電網一張圖”將數字孿生技術引入小區車庫實景圖形,研發了“充電樁e鍵報裝”工具。該工具可通過線上勘查獲取小區車位坐標、附近表箱、配電變壓器額定參數等信息,按照“最短路徑算法”自動匹配最優接電方案。
2021年,于洪波提出“提升核心能力,建強核心班組”的發展目標,在科技城供電所成立了科技創新團隊。4年來,于洪波每月組織專題討論會,邀請高等院校專家等開展科技前沿知識講座,已先后組織開展近7項科研項目研究。
走進科技城供電所會議室,一塊塊獎牌格外醒目。在于洪波的帶領下,科技城供電所相繼獲得了杭州供電公司營銷案例第一名、全國電力企業創新創效項目特等獎等榮譽。(張德峰 文/攝)
評論